来源:2016-05-19 中智联
“2016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春季论坛暨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建院5周年座谈会”在上海举行。论坛上发布的《2016智慧城市全球发展态势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在智慧城市相关研究论文发表数量和专利产出数量方面均居世界前列。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和上海交通大学斐讯智慧城市研究中心联合研发的,在智慧城市相关研究论文发表数量上,具备较强科研实力的国家有中国、美国、意大利、英国、日本、西班牙、德国、澳大利亚、荷兰、韩国等。其中中国占绝对优势,发文量占比高达45.48%。就国家专利产出数量而言,中国以347种专利位列第一,远远高于列于第二的美国,占据专利产出全球总量的73.05%。
报告主编、城研院数据信息管理部主任汤莉华介绍,在智慧城市及相关研究方面,1997年至今,学术论文研究细分领域位列前五的学科领域分别是工程应用、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商业与经济学和电信学等学科,2010年之前,计算机科学一直是智慧城市领域研究的主流,自2011年之后,工程应用领域研究异军突起,与计算机学科领域一起引领整体研究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迅速成长为“城市中国”;但与此同时,在环境、交通、公共服务等方面日益突出的城市病,也在考验着规模快速扩张、“内养不足”的中国城市。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刘士林认为,树立科学的城市观并普及正确的城市知识,已成为当下的精神觉醒和文化自觉。
2011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组建了城市科学研究院,确立了在未来十年内创建“城市科学”新型交叉学科、基本建成国家城市化高端智库的战略目标,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比较全面的理论指导和应用服务。5年来,城研院已建成包括城市科学研究部、战略咨询研究部、智慧城市研究部、城市规划设计部、数据信息管理部、社会发展部、北京研究部、城市公益事务部、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城市文化软实力分中心、城市工程应用研发中心等较完备的研究部门。
依托教育部《中国都市化进程年度报告》,城研院初步完成了中国城市科学框架的顶层设计。在城市化道路上,提出了不同于欧美、拉美的“中国式城市化”模式,在城市理论上提出了不同于“政治城市”、“经济城市”的文化城市理论。依托上海交大工科及相关信息数据企业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城研院大力开展数据平台建设,目前已建成《全国新城新区数据库》《中国城市群数据库》《世界城市群数据库》《中国大都市数据库》《全球城市科学研究数据库》《中国城市设计案例库》等,并主持发布教育部《中国都市化进程年度报告》及《中国城市群发展年度报告》《中国大都市新城新区发展报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全球城市科学研究水平发展报告》等。
论坛还举行了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与上海杰汇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建“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智慧交通实践研究基地”,与上海交通大学规划建筑设计院共建“上海交通大学城市工程应用研发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共建“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数据信息管理部”的揭牌仪式。
评论